避免恶意假设:汉隆剃刀 (Hanlon’s Razor)

核心观点

  • 不要将能够轻易用愚蠢解释的事情归咎于恶意。

主要论点

  • 在复杂的社会中,汉隆剃刀有助于我们避免偏执和意识形态化。
  • 不轻易假设坏结果是坏人的错,能让我们更专注于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错失机会。
  • 这个原则提醒我们,人们会犯错。
  • 我们应该探究事件是否还有其他合理的解释,最有可能正确的解释通常包含最少的意图。

主要例子

  • 路怒症: 当别人超车时,如果假设别人是恶意的,那么需要对方精确计算你的速度和位置,故意别车。更简单的解释是他们没看到你,这是一个错误,没有恶意。

  • 琳达问题: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在1982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琳达问题”,用以说明人们的思维偏差。问题是这样的:

    琳达今年31岁,单身,直率,非常聪明。她毕业于哲学专业。在学生时代,她对歧视和社会公正问题非常关注,并且参加过反核示威活动。

    以下哪个选项更可能发生?

    1. 琳达是银行柜员。
    2. 琳达是银行柜员并且积极参与女权运动。

    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二个选项。这是因为对琳达的描述(哲学专业、关注社会公正、参加反核示威)让人觉得她更可能是一个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的人,从而更容易联想到她也是一个女权主义者。然而,从逻辑和概率的角度来看,第一个选项“琳达是银行柜员”的可能性更高。因为“琳达是银行柜员并且积极参与女权运动”是“琳达是银行柜员”这个更大集合的一个子集。也就是说,所有既是银行柜员又是女权主义者的人,都首先是银行柜员。但并非所有银行柜员都是女权主义者。这个例子揭示了我们常常会因为鲜明的描述而做出违反基本逻辑的判断,即“合取谬误”。

  • 官僚主义的低效: 在某些政府部门或大型企业中,一项政策或流程的执行非常缓慢或出现错误,导致效率低下。我们很容易将此归咎于某些官员或员工的故意拖延或从中作梗(恶意)。然而,更可能的原因是流程设计不合理、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员工技能不足或者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愚蠢或失误)。一味地指责恶意可能会忽略真正的问题所在,阻碍改进。

  • 网络谣言的传播: 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或谣言被广泛传播,甚至引发负面影响。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某些人故意散布谣言,意图制造混乱或攻击他人(恶意)。但很多时候,谣言的传播仅仅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人们的好奇心、从众心理以及缺乏批判性思维(愚蠢或无知)。许多人可能只是在不加核实的情况下转发了他们看到的信息。

  • 好心办坏事: 有些时候,一个人出于好意采取了行动,但最终却导致了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例如,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反而让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种结果归咎于父母的恶意,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当或者考虑不周(愚蠢或认知局限)。

结论

  • 真正的坏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少,更多的是因为人类的共性,例如犯错、懒惰、错误的思考和不良的激励。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时,我们的生活会更加轻松、美好和有效率。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