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思考是“第一层”还是“第二层”?决定了你和别人的差距!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 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结果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 当下觉得很爽的决定,长期来看却让自己后悔不已?
  • 提出的方案看似完美,却在实施后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如果你经常遇到这些问题,那我们可以好好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型——二阶思维 (Second-Order Thinking)

大多数人都在第一层:只看眼前,忽略长远

我们的大脑天生倾向于进行一阶思维 (First-Order Thinking)。这种思维模式很简单直接,就是考虑我们行动的直接结果。比如:

  • “我今天想吃甜点,吃了会很开心!”(直接结果:开心)
  • “为了减少城市里的眼镜蛇,我们悬赏捕杀它们!”(直接结果:捕杀了很多蛇)
  • “给轮胎增加摩擦力,这样开车更安全!”(直接结果:不容易打滑,刹车更快)

一阶思维简单、安全,但如果你只停留在这一层,那么你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和别人一样,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高手都在第二层:深谋远虑,洞察全局

二阶思维,则是指在考虑行动的直接结果之后,进一步思考这些结果会带来的“结果”,也就是“效果的效果”。 它要求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将目光放得更长远。

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上面的例子:

  • 吃甜点带来的开心只是第一层第二层可能是体重增加、血糖升高,长期来看甚至会影响健康。
  • 悬赏捕杀眼镜蛇的第一层是蛇的数量减少了。但印度人却开始养殖眼镜蛇来换取奖励,结果导致眼镜蛇的数量比以前更多了!这就是典型的**“意想不到的后果法则”**。
  • 增加轮胎摩擦力的第一层是更安全了。但第二层影响是,汽车引擎需要更努力工作,油耗增加,排放更多二氧化碳,还会留下更多橡胶颗粒污染环境。

未能考虑后续的影响可能会引发灾难。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效果的效果”时,已经为时已晚。

为什么我们需要二阶思维?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产生不止一个影响。我们的世界是相互关联的,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络,一个看似微小的行动,也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想想我们为了让牲畜长得更快、更便宜而长期喂食抗生素的例子。第一层效果是农民获利了。但第二层,也是更可怕的效果是,我们帮助创造了对抗生素具有抵抗力的细菌,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健康。

如何运用二阶思维?

二阶思维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基于我们现有的信息,尽可能地思考行动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运用二阶思维的方法:

  • 多问自己一个“然后呢?”: 当你想到一个行动或决策时,不要只停留在直接结果上,继续追问:“这个结果会带来什么?”、“再往后会发生什么?”
  • 从历史中学习: 历史上有很多因为缺乏二阶思维而导致失败的案例,学习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英国殖民印度和抗生素的例子都是很好的警示。
  • 考虑长期利益: 有时候,眼前的短期利益可能会与长期的目标相冲突。二阶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权衡利弊,做出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决策。为了长期健康而放弃眼前糖果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 构建更有效的论证: 在说服他人时,如果我们能考虑到我们的提议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并提前考虑到潜在的挑战,我们的论证会更有说服力。

避免“滑坡谬误”

二阶思维虽然重要,但也需要适度。我们不能陷入“滑坡效应”的陷阱,认为任何一个行动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们需要运用实践判断,评估最可能发生的影响及其后果,而不是担心所有可能的情况。就好像我们不会因为担心酒后驾驶而禁止所有车辆超过零速行驶一样。

总结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且相互关联的世界中,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学会运用二阶思维,不仅仅是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要深入思考“效果的效果”,才能帮助我们避免未来的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最终获得长期的成功。

下次做决定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然后呢?” 也许,你的思考就能超越“第一层”,达到更高的境界。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