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你的能力圈有多大?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懂一点,但又好像什么都不精通?或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自信满满地做出决策,却发现结果并不理想?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型——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理解并运用这个模型,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最终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行动效率。
什么是能力圈?
想象一下,在一个宁静的小镇里,住着一位土生土长的老人,我们称他为“老镇通”。他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个小镇,对镇上的每一件事都了如指掌:谁家祖上是做什么的,谁和谁关系好,谁又欠了谁的钱,甚至连多年前镇上发生的那场洪水,水淹到了几寸高,谁帮助了谁,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知识,是他日积月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参与积累起来的。
现在,来了一个“城里来的陌生人”。他仅仅在镇上待了几天,见了镇长、警察、酒保和店主,觉得对这个小镇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他认为自己掌握的信息和“老镇通”一样多,甚至觉得自己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已经看透了这个小镇。然而,这种自信很可能是虚假的,这会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承担更多的风险。相比起对小镇历史有着深入了解的“老镇通”,这个“陌生人”又真正了解多少呢?他如何能确定自己选择的开发地块是正确的,又如何能保证自己谈到了最优惠的价格呢?
“老镇通”脑海中那张细致的知识网络,与“陌生人”头脑中那点表面信息之间的差距,就是能力圈的内外之别。真正的知识无法伪装。“老镇通”可以轻易地考倒“陌生人”,反之则不然。因此,只要“老镇通”在他的能力圈内活动,他就能拥有更清晰的现实认知,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种深厚的知识还能让他更灵活地应对挑战,因为他很可能拥有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并且能够快速排除错误的选项,提高效率。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拥有能力圈?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一个领域拥有了真正的能力圈呢?虽然没有明确的清单,但一般来说,如果你在这个领域没有至少几年的经验和几次失败的教训,你就不能认为自己真正具备了竞争力。
正如孙子所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虽然原文与能力圈概念并非直接关联,但强调了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准备的重要性。)
再比如攀登珠穆朗玛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绝对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圈。我们不仅不知道如何攀登,更可怕的是,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不知道的。即使我们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训练、装备、流程、季节等基本信息,但我们真的能确定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安全登顶并返回吗?看看珠峰上那些未能成功登顶的遗体,他们曾经也怀揣着同样的梦想。
自1922年首次尝试攀登珠峰以来,所有的登山者都依赖于当地夏尔巴人的专业知识。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珠峰脚下,拥有攀登这座高峰所需的独特能力圈。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就曾带领团队完成了首次登顶,而之后四分之一的登顶也都有夏尔巴人的参与。对于他们来说,在山上的工作和攀登是他们的日常。你会尝试在没有他们帮助的情况下攀登珠峰吗?
在我们的能力圈内,我们非常清楚自己不知道什么。我们能够快速且相对准确地做出决策。我们拥有做出完全理解的决策所需的详细知识,甚至知道哪些信息是无法获得的。我们能够区分可知和不可知的事物。
我们能够预见并回应反对意见,因为我们之前已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投入精力去获取相应的知识来反驳。当我们在自己的能力圈内遇到问题时,我们也有多种解决方案。我们对相关领域的高度熟悉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信息资源,并了解哪些因素可以调整,哪些是不可变的。
如何构建和维护能力圈?
能力圈的构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和投入。我们不能把能力圈看作是静态的,一旦获得就永远拥有。世界是动态的,知识不断更新,我们的能力圈也必须随之扩展和深化。
构建和维护能力圈需要三个关键要素: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持续监控以及积极反馈。
保持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学习源于经验与反思的结合。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也可以通过书籍、文章和交流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独自摸索成本高且效率低,而借鉴他人的经验则更为高效。我们要始终保持对自身能力圈的好奇心,不断寻找能够帮助我们扩展和加强它的信息。正如这句话所说:“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因为你不可能活得足够长,把所有错误都犯一遍。”
持续监控: 我们需要监控自己在已经拥有或希望拥有的能力圈内的表现记录。并且,我们需要有勇气诚实地进行监控,以便利用反馈来改进自己。研究表明,我们大多数人在驾驶、恋爱、管理、交易等许多方面都比自己认为的要差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难以进行诚实的自我评估。我们不愿意记录自己的表现,因为我们不想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在更好地理解现实方面,自负是强大的敌人。
因此,我们需要记录自己的交易(如果投资股市),观察并记录自己决策的结果(如果身处领导岗位),并根据最初的目标评估这些结果。我们需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失败,以便反思和学习。定期写反思日记是一个简单且私密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跳出自动思维,审视自己的行为,找到改进的方向。
积极寻求反馈: 我们必须定期征求外部反馈。这不仅有助于构建能力圈,对于维护能力圈也至关重要。许多专业人士都有“自我认知偏差”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与他人的看法并不一致。在做出改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外部观点。我们需要向我们信任的人寻求诚实的反馈,这些人能够观察我们在能力圈内的运作,并提供相关的见解。聘请教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美国顶级外科医生阿图·葛文德为了提高自己的手术水平,聘请了一位教练。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更何况是一位顶尖医生。最初他感到很尴尬,因为自从医学院毕业后,已经十多年没有人评估过他了。但他最终从教练那里获得了自己看不到,别人也不会指出的宝贵信息,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技能。
没有外部视角,我们很难维持能力圈。我们通常有太多的偏见,无法完全依赖自己的观察。征求外部反馈需要勇气,如果出现抵触情绪,请专注于你希望实现的结果。
如何在能力圈之外行动?
成功运用能力圈的一部分在于知道何时我们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即当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做出明智决策时。既然我们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拥有能力圈,那么当我们发现自己是“陌生人”,而周围都是“老镇通”时,我们该怎么办?
学习基础知识: 即使我们是“陌生人”,也要努力学习所在领域的基础知识。但要记住,基础信息很容易获得,但也常常会给人带来虚假的自信。
咨询专家: 与在该领域拥有强大能力圈的人交流。花时间做一些研究,至少要明确你需要问什么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才能做出好的决策。如果你只是让别人直接告诉你答案,他们只是给了你一条鱼;但如果你问他们详细且有深度的问题,你就能学会钓鱼的方法。此外,在寻求他人建议时,尤其是在高风险的情况下,要通过提问来探究他们能力圈的边界,并思考他们的处境可能会如何影响他们提供的信息。
运用基本思维模型: 利用我们对世界基本思维模型的广泛理解,来弥补我们在陌生领域知识的不足。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最有用的基本概念,并作为我们应对当前情况的指南。
即使在我们擅长的专业领域,也难免会遇到我们是“陌生人”的情况。我们的能力圈不可能涵盖整个世界。即使我们小心谨慎地了解自己的边界并认真对待它们,我们也无法总是待在自己的能力圈内。生活并非总是那么如意,我们可能需要在不具备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做出人事决策,在不了解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技术方案,或者在对客户的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下设计产品。这些决策可能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圈,但我们仍然需要做出。
警惕激励机制的影响
在寻求他人帮助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激励机制的影响。尤其是在金融领域,这一点尤为突出。过去,我们可能被推销的许多金融产品都带有佣金,这意味着我们的顾问通过向我们推荐某些产品而不是其他产品来赚取更多的钱,而这与产品本身无关。幸运的是,指数基金等产品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
在金融咨询等领域,只有当我们详细了解顾问的薪酬结构时,我们才能真正安心。同样,在购买家具、房屋或家用电器时,我们也需要思考:知识渊博的销售人员能从我们的购买中获得什么好处?
这不仅仅限于销售。每当我们寻求建议时,我们都要意识到,提供建议的人的激励机制与我们的并不完全相同。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并非是愤世嫉俗,而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例如,当我们想把车送到修理厂时,大多数人都是这个领域的“陌生人”,很容易被“宰”。我们不仅在汽车维修方面缺乏专业知识,而且通常也不了解汽车当前问题的具体情况。修理工则不然,他可能已经检查过我们的车了。我们知道他的激励机制是让我们尽可能多地花钱,同时还要留住我们这个客户。在与修理工建立一定的信任之前,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
幸运的是,如今互联网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所需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推迟所有重大维修决定,直到我们有时间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至少确认修理工没有夸大其词。
借鉴历史的智慧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登基之初,她的统治并非稳固。她的父亲、哥哥和姐姐统治时期动荡不安,留给她的是一个岌岌可危的政治局面,国家深陷宗教危机,并且几乎破产。
伊丽莎白女王深知,治理国家的一些方面超出了她的能力圈。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生存。也许正因为如此,她能够认识并承认自己的不足。
在她登基后的首次演讲中,伊丽莎白女王宣布:“我打算以良好的建议和忠告来指导我的一切行动。”她随后组建了自己的枢密院——一个由皇家顾问组成的委员会。她没有像她的前任那样,只任命唯唯诺诺的人或与她持有相同宗教信仰的人。她将新旧势力相结合,以实现稳定和连续性。她保持委员会的小规模,以便进行真正的讨论。她希望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并鼓励挑战和辩论。
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她从这个委员会获得的建议,这些建议是公开辩论的产物,吸纳了每一位参与者的能力圈,伊丽莎白女王将英格兰从一个内乱频发、迫害不断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激发公民忠诚和创造力的国家,为日后大英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总结
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我们的能力圈是有限的。在我们能够做出准确决策的领域存在边界。在任何给定的情况下,总有一些人拥有更深厚的能力圈,他们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去真正理解相关信息。
同时,也要记住,没有人能够拥有涵盖一切的能力圈。我们只能在有限的领域拥有深入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能够识别自己的能力圈,以及知道如何在能力圈之外行动如此重要的原因。
正如查尔斯·达尔文所说:“无知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投资领域的“能力圈”概念,沃伦·巴菲特曾有过非常精辟的阐述。他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自己特别擅长的领域,并且非常谨慎地避免涉足不熟悉的领域。因为当我们走得太远时,我们会进入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的领域,我们甚至可能不知道需要问什么问题。
巴菲特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俄罗斯移民妇女罗斯·布鲁姆金经营着他旗下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市场。这位CEO几乎不会说英语,也不识字,但她对两件事非常精通:数字和家居用品。她专注于这两个领域,并建立了一个美国顶级的零售企业。巴菲特这样评价她:
“如果我买下她的公司时给她价值2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她不会理解的。她理解现金,她理解家具,她理解房地产。她不理解股票,所以她不会碰股票。如果你在她的能力圈内与她打交道……她今天下午就会买下5000张小桌子(如果价格合适的话)。她会买下20种不同的零散地毯,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因为她了解地毯。即使通用汽车的股票跌到每股50美分,她也不会买100股。”
她对自身擅长领域的专注,是她在克服重重困难后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能够对“能力圈”这个思维模型有更深入的理解。认识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能力圈内深耕,在能力圈外谨慎行动,这将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