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文选》:爱德华·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背景
- 时代背景: 爱德华·伯恩施坦(Eduard Bernstein,1850-1932)生活在德国工业化、统一以及经历德意志第二帝国和魏玛共和国的时期。他亲历了世界经济大萧条,但去世时希特勒尚未上台。
- 个人经历: 伯恩斯坦出身普通,中学未毕业便开始在银行工作。22岁左右转向左翼思想,参与左翼刊物工作。后因政治原因流亡英国,这段经历对他至关重要,因为他得以观察当时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英国社会,这促使他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在英国期间,他曾与恩格斯交往并受其影响。回国后,他曾担任德国国会议员(第二帝国和魏玛共和国时期)。
- 思想成熟: 伯恩斯坦在19世纪末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在1899年出版著作,标志着其思想的成熟。他的思想被认为是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分野,代表着从激进的马克思主义向更为温和的社会主义的转变。
伯恩斯坦的主要思想
伯恩斯坦的思想框架主要围绕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展开。他赞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对许多具体结论提出质疑,认为欧洲社会经济事实的改变需要理论和政策的调整。
对资本主义的基本判断:
- 伯恩斯坦反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观点,认为当时德国社会并未面临崩溃的危机。
- 他指出,1848年后,尤其在德国19世纪晚期,投票权的普及使得政治需要妥协,这可能会减缓资本主义崩溃的进程。
- 认为如果有人坚持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反而会反对和试图阻止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改良措施。
- 通过对英国和德国等地数据的研究,伯恩斯坦发现社会收入在改善,资本并未像马克思预言的那样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中小企业依然大量存在。
- 现实情况: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欧洲阶级矛盾缓和有三个原因,分别是经济发展提高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社会结构变化导致阶级多元化、福利国家的建设。
接近革命的道路还是渐进的道路:
- 伯恩斯坦主张采取渐进的道路,反对暴力推翻现有社会制度。
- 认为社会越进步,资本主义越不容易崩溃,但社会进步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 肯定自由主义的价值,认为其强调的个性自由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基础。
- 引用恩格斯的话,认为合法手段比非法和颠覆手段更能取得成就。
- 强调通过议会选举增加选票,进行议会活动的宣传,提高工人阶级的素质,使其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
- 认为夺取政权需要政治权利,主张通过选举政治和议会政治实现参政议政,甚至成为执政党。
- 认为社会进步不是通过巨大的政治决战,而是通过工人阶级日益增长的社会影响、经济政治地位的改善,以及在自由经济领域和国家地方自治机构中的创造和成就相结合实现的。
- 警惕国家包办一切,反对简单地要求国家供养所有失业者,认为这会导致无穷无尽的依赖。他强调现代无产阶级虽然贫穷,但不是平民,这是他们斗争的本质和胜利的希望。
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 此部分与“接近革命的道路还是渐进的道路”有重叠,主要强调议会斗争和政治参与
20世纪的进展和挑战
- 冷战与资本主义的“胜出”: 20世纪是古典自由主义资本主义衰落,国家作用不断上升的时期。
- 西方国家的主要趋势:
- 政府干预和管制程度空前提高。
- 税收大幅度上升。
- 社会福利大幅度发展。
- 1970年代的反思与80年代的转向: 西方国家开始反思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转向更加市场化的道路。
- 当代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政策: 主要分为两派,但总体上都面临政府规模过大、税收过高、福利负担过重等问题,导致经济激励不足。
- 欧洲左翼政党的挑战与调整: 传统欧洲左翼政党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英国工党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面临挑战,总体上倾向于走中间路线,兼顾经济增长和公平分配。
总结
伯恩斯坦的著作不是学术作品,而是一部政治作品,代表了19世纪末德国中左翼思想家和政治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修正。他主张在德国社会背景下,通过渐进的、议会斗争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公正,维护工人和平民的利益。他的理论框架标志着从激进到温和的转变,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重要思想来源。通过考察伯恩斯坦的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从19世纪后半叶至今的经济社会转型以及重要的政治和政策问题。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