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米塞斯简介

  • 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1881年—1973年)
  • 奥地利人,维也纳大学博士。
  • 20世纪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对哈耶克产生了重要影响,哈耶克的主要思想转型可能发生在他阅读米塞斯的重要著作之后。
  • 1927年出版《自由与繁荣的国度》原始德文版本,1962年翻译成英文版本。

米塞斯的核心观点

  • 自由主义的目标:促进外在的物质福利

    • 米塞斯认为,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学说,其根本着眼点和最终目的是提升人们外在的物质福利水平。
    • 他强调,自由主义并不直接关注满足人们内在的精神、道德或形而上学的需求。在其分析框架下,物质福利的提升是自由主义关注的核心,因为他认为这是实现更广泛人类福祉的基础。他认为,通过改善物质条件,可以间接地为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创造条件。
  • 自由主义与财富占有者:服务于全社会而非特定阶层

    • 米塞斯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一种观点,即自由主义只为富人或财富占有者服务。
    • 他认为这种观点完全颠倒了事实。自由主义始终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福利,而不是为任何特定的社会阶层谋取特殊利益。
    • 他引用英国的功利主义思想“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来佐证,认为自由主义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 贫困与痛苦:自由主义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 米塞斯承认社会中存在贫困和痛苦,但他认为这不能作为反对自由主义的理由。
    • 他坚信,自由主义所提出的政策和原则是唯一能够真正有效减少甚至消除社会贫困和痛苦的方法。
    • 他挑战那些反对自由主义的人,要求他们提出更优越的、能够达到相同目标的替代方案,并证明其可行性。他认为没有其他体系能比自由主义更能促进社会摆脱贫困。
  • 技术进步的受益者:惠及全体大众

    • 米塞斯不同意只有少数人能从生产和技术进步中获益的观点。
    • 他认为,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明白,所有的技术革新和工业革命最终都直接或间接地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
    • 大规模生产的企业直接为普通民众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而生产中间产品和机器的工业也间接地服务于大众,促进整体生产力的提高。
  • 资本主义的道德评价:通过满足他人需求来致富

    • 米塞斯批评了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污名化,即将其与剥削和贪婪联系起来。
    • 他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秩序下,资本家想要获得财富和成功,唯一的途径就是像满足自身需求一样,努力改善他人的物质条件。
    • 换句话说,企业家必须通过提供更优质、更具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实现自身的盈利,而这个过程本身就促进了社会整体的福祉。
  • 傅立叶变态心理:一种反对自由市场的心理根源

    • 米塞斯认为,反对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是所谓的“傅立叶变态心理”。
    • 他用这个概念来描述一种偏见,即当某人的处境比自己好时,便会产生一种憎恨心理,甚至不惜自身遭受损失也要给对方造成损害。
    • 认为这种由嫉妒和怨恨驱动的心理状态是许多人反对自由市场体系的深层原因,即使自由市场能够带来整体的繁荣。
  • 和平与战争:社会合作与毁灭的对立

    • 米塞斯从自由主义的角度强烈反对战争。他认为,和平是人类进步的先决条件,而战争只会带来破坏。
    • 他强调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能够进行社会合作和劳动分工,这才是创造财富和繁荣的基础。战争则摧毁合作,将人带回野蛮状态。
    • 自由主义者反对战争的原因与慈善主义者不同,后者可能认为战争有时也能带来积极后果,而自由主义者则认为战争只会产生有害的后果。
  • 平等:法律上的平等与客观上的不平等

    • 米塞斯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反对限制个人自由,二是维护社会安定与和平。
    • 但他明确指出,法律面前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实际生活中的平等。他认为,试图通过人为手段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是徒劳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在天赋、能力、机遇等方面本来就存在差异,并将持续存在。
    • 自由主义的目标是争取法律上的平等,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权利和机会,但不奢望也不可能实现超出此范围的“平等”。
  • 国家与政府:必要的强制力量与有限的职能

    • 米塞斯对国家、法律和政府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国家是通过强制和暴力手段迫使社会成员遵守共同规则的机构;法律是这些共同遵守的规则;政府是执行这些规则的机关。
    • 他强调自由主义并非无政府主义,而是认为国家和政府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是必要的,因为总有人可能试图破坏规则。
    • 然而,他认为国家和政府的职能应该受到严格限制,其基本任务是保护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抵御暴力侵犯和侵略。超出这些职能范围的政府行为都是不恰当的,甚至是有害的。
  • 最低工资:干预市场导致失业

    • 米塞斯反对政府通过法律设定高于市场自然水平的最低工资。
    • 他认为,人为提高工资会使得一些原本在较低工资水平下能够盈利的企业无法维持运营,从而导致企业减产甚至倒闭,最终的结果是工人失业率的上升。他认为,工资水平应该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非政府干预。
  • 自由主义的本质:实现和平、进步和物质繁荣的意识形态

    • 米塞斯将自由主义视为一种全面的意识形态,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理论,更是一种关于社会事物内在联系的学说。
    • 其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和平、不受干扰的环境,从而促进所有人的物质富裕程度的提高,最终使人们能够远离苦难的外在根源,减少痛苦,增加幸福。

米塞斯与波兰尼核心观点对比

  • 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 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是正确的,政府干预(尤其是过度干预)、福利国家和庞大的政府是错误的。
    • 强调自由主义的目标是促进人们外在的物质福利。
    • 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唯一理智且合乎目的的处理办法,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并将继续不平等下去。
    • 主张国家的基本任务是保护财产、保护自由和保卫和平,超出此范围的政府行为都是不恰当的。
    • 反对人为设定的高于市场自然工资的最低工资,认为会导致失业率增加。
  • 波兰尼:《大转型》
    • 认为完全自发的自由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

米塞斯对现在的影响

  1. 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影响
    • 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为当时思想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来支持市场经济,其中重要的流派包括:
      • 以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为代表的“短缺经济学”。
      • 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他们崇尚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和政府干预。哈耶克影响力更大,但受米塞斯影响。
      • 微观经济学的引入。
    • 这些思想资源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当今全球政治
    • 关注英国(工党 vs. 保守党)和美国(民主党 vs. 共和党)。
    • 工党的立场与奥地利学派批判的立场接近。
    • 英国保守党更接近奥地利学派,但可能仍受到米塞斯批判。
    • 里根代表的共和党主张大体上符合奥地利学派的观点。
    • 米塞斯多年前的著作中强调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原则与今天的政治观点仍然相关。
  3. 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观点争论并未结束
    • 在中国,关于市场经济及其他类型经济的争论仍在继续。
    • 讨论米塞斯的著作有助于在新的条件下重新理解市场经济的道路和走向。

总结与反思

  1. 政府规模增长的趋势: 为什么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其政府规模、税收和社会福利在过去一个世纪持续增长,这与奥地利学派的预言相反?
  2. 结果平等的重要性: 除了机会平等,社会现实中结果平等的问题也至关重要。人的幸福感不仅取决于自身状况,也受周围人状况的影响。人们对结果平等和待遇平等的感知会真实地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3. 不同群体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接受程度: 意志力强、有责任感、进取且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人群更倾向于接受古典自由主义。而更普通的人群可能更希望获得有保障的社会和安稳的生活。多数人拥有投票权的情况下,会选择什么样的体制和福利政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个人品性在对不同制度和政策的倾向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自由与繁荣的国度》重申了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政策和立场。在当今政府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米塞斯等经济学家的呼吁——政府走得太远了——仍然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制度很重要,但个体差异也显著影响人们对不同制度和政策的倾向。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