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俄国和中国的社会革命的比较分析: 斯考切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
书籍信息
- 书名: 《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e, Russia, and China)
- 作者: 西达·斯考切波(Theda Skocpol)
- 出版年份: 1979年 (美国)
- 作者背景: 政治学和社会学学者,比较历史分析领域的名家。本书是作者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
核心观点与基本逻辑
社会革命 vs 政治革命
- 政治革命: 权力更迭,政体类型、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发生剧烈变化,执政团队更替。 针对的是政治权力。
- 社会革命 (斯考切波定义): 不仅是政治革命,更是政治革命 + 剧烈的阶级冲突和斗争 + 底层阶级(自下而上)反抗支配阶级并取得成功。 针对的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社会革命 = 政治革命 + 自下而上的成功反抗
- 并非所有政治革命都是社会革命。
- 所有社会革命都是政治革命。
对四种社会革命理论流派的综述与批判
-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断裂导致社会革命。
- 心理学视角: 社会普遍怨恨情绪被动员引发革命。(如《乌合之众》的研究方向)
- 价值系统视角: 社会价值系统断裂导致革命。
- 政治冲突视角: 政治权力争夺引发社会结构动荡,最终一方胜出建立新均衡,革命完成。
斯考切波的新的分析框架 (四个特点)
结构性视角 ( vs 能动性视角):
- 批判以往理论 (三阶段论:不满-动员-革命行为) 过分强调政治精英和行为者的作用。
- 强调社会革命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基本结构 (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
- 政治行为者并非不重要,但结构性条件更为根本。
国际环境与世界历史背景:
- 研究国内革命需置于 世界历史背景 和 国际背景 之下。
- 特别强调 国家间竞争系统 对社会革命的重大影响。
- 例证:晚清中国的革命与列强入侵和国际竞争压力密不可分。
国家的潜在自主性:
- 挑战传统的国家理论 (自由主义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 国家工具论,无自主性。
- 提出 国家是一套具有自主性的结构,拥有自身的逻辑和利益, 不必等同或融合于社会支配阶级或政治群体的利益。
- 国家自主性是重要的理论创新,但仍具争议性。
比较历史分析方法:
- 比较: 不同国家 (法国、俄国、中国) 的比较。
- 历史: 选取各国历史中与革命议题相关的 重要片段 (法国大革命前后、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中国晚清至1949年)。
- 分析: 旨在识别政治/社会现象背后的 因果关系,建立理论模型。 目标是构建理论,而非仅仅描述历史事件。
社会革命发生的理论逻辑 (斯考切波的主要理论)
大背景: 旧制度 (旧的国家) 的危机。
两个维度:
政治维度 (政权/政治核心场域):
- 前提: 旧制度的 专制行政和军事系统能力下降。
- 同时面临 国家间竞争系统的政治和军事压力 (外部变量)。
- 例证:晚清政府的行政军事能力衰败 + 列强入侵压力。
社会维度 (社会底层/阶级结构):
- 前提: 农民阶级 (被支配阶级) 普遍遭受压榨, 处于极端困境。
- 加剧社会底层民众的怨恨,引发 底层反抗。
- 阶级冲突:底层阶级 vs 上层阶级。
- 底层反抗成功 + 旧制度整体危机和崩溃 –> 社会革命。
案例分析: 法国大革命 (1789)、俄国十月革命 (1917)、中国革命 (晚清至1949)。 通过比较历史分析论证因果关系和机制。
社会革命的政治后果
- 更有利于新的国家建设: 社会革命不仅变革政治权力,更颠覆性地再造社会结构。
- 新生的国家更强大: 比旧制度下的国家更集权、更有能力改造社会。
- 引用学者观点:革命摧毁旧秩序,新政权通常拥有旧政权不具备的特征。 社会革命导致国家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同等重要变革。
- 社会革命对于理解法、俄、中等国革命后的社会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书籍贡献
- 社会革命理论名著: 提供新的理论解释。
- 比较历史分析范本: 开创新的研究范式。
- 推动国家理论发展: 从国家自主性视角理解国家。
书籍批评
案例选择偏差 (正面案例为主):
- 仅选择发生社会革命的成功案例,难以验证理论的普适性。
- 方法论角度:最好同时包含正面案例 (社会革命) 和负面案例 (未发生社会革命) 进行对比研究,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稳健性。
社会科学家研究历史的固有难题 (国别史专家的质疑):
- 非历史学专业背景的学者在进行历史案例分析时,容易受到国别史专家的质疑。
- 案例讨论可能存在不妥当之处,历史细节的把握可能不如历史学家专业。
- 这是社会科学进行比较历史分析时面临的永恒挑战。
总结与启示
- 《国家与社会革命》虽非完美,但仍是具有重大价值的著作。
- 为社会革命研究提供了一种范式:社会科学方法 + 比较历史分析 + 理论构建。
- 有助于理解过去社会革命的发生逻辑,并可能对理解今天和未来的社会革命提供学术参考价值。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