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既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
核心论点:国家既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
背景与书籍介绍
- 书籍:《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 作者:道格拉斯·诺斯 (Douglas North)
-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与科斯齐名)
- 研究领域:经济史 (关注繁荣与衰败的制度性根源)
- 书籍性质:政治经济学著作 - 通过政治的视角来理解经济现象,强调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密切性。
核心思想框架:制度决定长期经济绩效
- 核心观点: 一个社会长期的经济绩效 (高或低,有效或无效),最终是由其 制度结构 所决定的。
- 理论脉络:
- 制度结构 是根本决定因素。
- 交易成本 是制度结构影响经济绩效的关键中介。
-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 是理解制度结构及其如何影响交易成本和经济绩效的三大理论支柱。
批判主流经济学的“理想化”假设
- 主流经济学的假设:
-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 市场没有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
- 制度和国家权力是中性的,不扮演重要角色。
- 诺斯的批判: 这种假设脱离了真实世界,忽略了 交易成本 的重要性。
交易成本:真实经济生活的核心约束
- 定义: 市场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成本,包括:
- 获取交易信息的成本。
- 谈判和达成交易的成本。
- 监督交易执行的成本。
- 重要性: 交易成本是真实经济生活运转的重要变量和约束条件。
- 制度的作用: 制度安排的核心作用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诺斯的三大理论支柱
产权理论 (Property Rights Theory):
- 核心: 产权界定和保护是激励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 激励机制: 清晰的产权将个人努力与个人收益对应起来,激励人们进行生产、创新和投资。
- 产权与经济绩效:
- 有效的产权制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绩效,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 无效的产权制度提高交易成本,降低经济绩效,导致经济停滞或衰败。
- 产权的重要性例子: 农民春季播种的动力来源于秋季可以收获的产权预期。
国家理论 (State Theory): “新古典国家理论”
- 国家定义: 在暴力方面拥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合法垄断暴力的政治组织。
- 国家的基本功能 (诺斯强调): 界定产权 (决定物权归属)。
- “理性统治者”模型: 将国家视为理性的统治者,其行为目标是 统治收入或统治租金最大化。
- 统治者的行为逻辑:
- 提供公共服务 (安全、法律、秩序、公共产品) 以换取统治收入 (税收、收费)。
- 界定产权制度的出发点首先是统治者自身利益,而非经济发展或民众福祉。
- 统治者的约束:
- 竞争约束 (Competition Constraint): 来自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 交易费用约束 (Transaction Costs Constraint): 统治本身也存在成本,如税收征管成本。
- 产权结构的选择: 国家可能选择效率高的产权结构,也可能选择效率低的产权结构,取决于哪种结构更有利于统治者统治租金最大化。
意识形态理论 (Ideology Theory):
- 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克服机会主义行为,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 机会主义行为 : 理性人基于自身利益,在监督不完全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完全遵守规则的行为。
- 意识形态的功能:
- 降低认知成本: 为普通人理解复杂社会现象提供简化的认知框架。
- 约束机会主义行为: 通过观念和价值观引导,降低社会合作中的机会主义倾向。
- 克服“搭便车”行为: 通过共同的意识形态,增强社会凝聚力,减少“搭便车”现象。
案例分析 (诺斯书中的例子)
古代帝国 (以埃及为例):
- 国家权力: 中央集权,法老拥有至高权力,控制政府、法律、军队、宗教。
- 产权制度: 产权最终属于法老,缺乏有效的私人产权保护。
- 经济绩效: 长期经济增长缓慢,技术进步有限。
- 原因: 产权制度效率低下,抑制了创新和生产的激励。
英国工业革命:
- 制度变革: 英国通过《大宪章》、光荣革命等政治演化,逐步确立了 立宪君主制,限制了国王权力,保障了议会权利。
- 产权制度: 建立了相对清晰和确定的产权保护制度。
- 激励机制: 产权保护激励了发明和创新,使私人从创新中获得收益。
- 经济绩效: 最终促成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 制度变革与技术变革的逻辑关系: 制度变革是技术变革的先导,而非相反。
总结与评价
- 核心框架的价值: 诺斯的理论框架提供了一个简约但结构化的视角,理解国家、制度、产权、意识形态与长期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 局限性与反思:
- 框架过于简约: 可能无法充分解释复杂历史过程的全部细节。
- 论证方式过于简略: 缺乏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严谨的经验证据支撑 (如大量数据和案例分析)。
- 核心要点回顾:
- 逻辑链条: 国家 -> 权力 -> 制度 -> 交易成本 -> 激励机制 -> 经济绩效 -> 长期经济表现。
- 核心观点: 国家既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 (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启示
- 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至关重要。
- 制度安排 (特别是产权制度) 对长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 国家在制度构建中扮演核心角色,但其行为受自身利益和约束影响。
- 意识形态在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促进合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道格拉斯·诺斯的《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制度在塑造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命运中的根本性作用,以及国家在其中扮演的双重角色。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